十二歲的時候,我們在做什麼?」這是任賢齊先生跟隨「點滴是生命」探訪張健剛(小剛)時不禁提出的問題。
十二歲,本是躺在父母懷裡撒嬌或是無憂無慮地在操場上盡情奔跑的時候,可是,對於十二歲的小剛來說,他已經獨自生活四年,用稚嫩的肩膀支撑起整個家庭,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。
小剛一家四口,居住在甘肅偏遠山區,一戶昏暗破舊的土屋。家裏有爸爸、媽媽和哥哥。哥哥在縣城讀書,為了節省費用,哥哥放假才能回家,一年大約只有兩次。小剛的爸爸長期出外打工,每個月會寄人民幣二百元回來給小剛作生活費。本來家裡還有媽媽,但媽媽患有嚴重精神病,除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外,有時離家後就不知道會何時回來。
每天天濛光時份,小剛便走一個多小時崎嶇的山路去水源取水。每天來回打水兩趟,便已花費了四小時,令小剛失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。走在曲折而險峻的山路縱然令人提心吊膽,但都不及沿途心靈上的孤單及無助來得可怕。
雖然取水的水桶已經殘舊不堪,但因小剛家境貧窮,再買不起新的,只好一直使用。取水回程途中,他眼見珍貴的食水不停流失,內心徬徨不已,唯有沿路撿一些泥土嘗試填補破洞,並且放棄休息時間,硬著頭皮趕緊腳步向前走,以免珍貴食水流失。小剛幾經辛苦得來的亦只是人畜共用且污濁的用水,但這已是山區裡很多人珍而重之唯一的水源。
十二歲的小剛正值發育年齡,應吸收足夠的營養,但因地理環境所限,平日最主要的糧食就只有薯仔和麵條,甚至連多喝兩口水亦屬奢侈之事。營養和飲水不足會令孩童容易疲倦、缺乏集中力,甚至影響短期記憶。可見水源短缺對小剛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這些年來,小剛最苦的是思念爸爸、媽媽和哥哥,他期盼能跟家人一起生活,不用獨自留守在大山裡寂寞成長。他也希望可以跟哥哥一樣到縣城讀書,用知識改變一家的命運。如今,小剛隨著「點滴是生命」的探訪,得到援助,在家門前興建了集雨水窖,每年雨季可儲起足夠一年食用的水,除改善飲用水的質量,他的生活總算輕鬆了不少,至少不用為食水擔憂奔波,亦避開了山間沿途的生命威脅。而且更免卻了每天四小時的山路,讓小剛可以騰出更多時間讀書,去追更遠更大的夢!